为进一步优化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8月28日,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联合全过程教学基地,精心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体备课及示范性授课活动,特别邀请河南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感染科郑桂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此次活动由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秘书高焕君主持,教学基地教师共同参与。
在传染病学授课经验分享环节,郑桂兰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诊疗与一线教学经验,从学科本质解读、差异化授课策略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分享。她强调多学科基础知识融合是学好传染病学的关键前提,系统讲解了分层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匹配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教学思路;同时,她还直面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问题,结合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讲解难点、病原体耐药变异教学应对策略等实例,分享了可直接复用的教学解决方案。
在示范性授课环节,郑桂兰教授以“传染病的特点” 为主题开展现场教学演示。授课过程中,她通过清晰的提纲挈领式内容设计,将传染病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四大核心特点逐一拆解;同时结合乙型脑炎季节流行规律、肾综合征出血热地域分布特征等典型临床案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实践认知,有效降低了知识理解门槛。此外,郑教授全程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通过语调起伏强调重点、关键内容重复强化记忆等方式,充分调动课堂注意力,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丰富性,又展现了高水平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为在场教师呈现了一堂可借鉴、可学习的优质教学范本。
本次集体备课与示范性授课内容干货满满。有效促进临床诊疗经验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