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位“多面手” 教师:她曾身披白褂,在内科诊室为患者解除病痛;如今执起教鞭,在三尺讲台点燃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同时,她还是学生心灵的 “守护者”,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为青春保驾护航。她,就是今年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的黄静老师。
一、从临床到课堂,把“活经验” 搬进课本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不能只看课本上的标准症状,要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综合判断。” 在《内科学》的课堂上,黄老师总能将自己多年的消化内科临床经验转化为生动案例。相较于传统的理论讲授,她更擅长用“病例复盘” 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 从患者初诊时的细微体征,到鉴别诊断时的逻辑推演,再到治疗方案调整中的医患沟通技巧,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诊室。
二、深耕精神病学,架起“理解与共情” 的桥梁
在《精神病学》的教学中,黄老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帮助学生打破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觉得这个领域‘可怕’‘遥远’,我的任务就是帮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 为此,她创新采用 “情景模拟 + 案例分析”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诊疗场景中体会患者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同时分享自己参与心理干预的真实经历,让学生明白 “精神病学不仅是医学,更是关于‘人’的学科”。
三、做心灵引路人,用专业守护青春成长
除了教学工作,黄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面对医学生学业压力大、职业规划迷茫等常见问题,她总是耐心倾听,用专业的心理知识为学生排忧解难。
每年在考研的准备、报名、考试、复试等关键阶段,黄老师都会通过一场场的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并结合自己从临床医生转型教师的经历,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职业方向,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复试方案。同时对于遭遇学业、人际、职业发展困扰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用温暖与专业为学生的青春之路点亮明灯。
四、初心如磐,砥砺前行
从临床医生到医学教师,再到心理咨询师,黄老师在不同的角色中始终坚守“以人为本” 的初心。此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对她而言既是肯定,更是激励。
在医学教育的征途上,黄老师如同一名温暖的“摆渡人”,用医者的严谨、师者的智慧、心理咨询师的共情,助力一批又一批医学生扬帆起航,朝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崇高目标奋勇前行。